1997年 第15卷 第4期
摘要:
对菊属(Dendranthema)在中国分布的10种20个居群的材料进行了细胞学研究,首次报道了异色菊(2n=18,36)、银背菊(2n=56)、楔叶菊(2n=18,72)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以及蒙菊(2n=18)的染色体数目新纪录,并结合前人的工作,分析了菊属的核型特征和演化趋势,及其与该属分类群的关系。
对菊属(Dendranthema)在中国分布的10种20个居群的材料进行了细胞学研究,首次报道了异色菊(2n=18,36)、银背菊(2n=56)、楔叶菊(2n=18,72)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以及蒙菊(2n=18)的染色体数目新纪录,并结合前人的工作,分析了菊属的核型特征和演化趋势,及其与该属分类群的关系。
摘要:
对栽培头4个品种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细胞学观察表明,头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基本正常,四分体左右对称或四面体型,部分单核小孢子解体。散粉时,多数花粉粒空瘪,无萌发沟;部分花粉粒具单核或二核;极少数花粉粒具生殖核和营养核。花粉粒生活力低或无,无花粉管萌发。胚囊发育属葱型,部分能发育形成四核胚囊,大部分发育异常,出现二核至五核胚囊,未观察到正常七细胞八核胚囊的形成。结果表明,雌雄配子体败育导致头不结实。
对栽培头4个品种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细胞学观察表明,头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基本正常,四分体左右对称或四面体型,部分单核小孢子解体。散粉时,多数花粉粒空瘪,无萌发沟;部分花粉粒具单核或二核;极少数花粉粒具生殖核和营养核。花粉粒生活力低或无,无花粉管萌发。胚囊发育属葱型,部分能发育形成四核胚囊,大部分发育异常,出现二核至五核胚囊,未观察到正常七细胞八核胚囊的形成。结果表明,雌雄配子体败育导致头不结实。
摘要:
在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下用秋水仙素处理小麦很尖,发现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表现在核占细胞体积的比例减小,形态变化多样;内质网由分散分布到形成聚集体;原质体减少而淀粉质体增加;微体减少;液泡增大;细胞壁不均匀地加厚且细胞间隙增大等方面。初步讨论了秋水仙素引起的微管解聚是内质同、质体、微体、核等所处的状态和细胞壁不均匀加厚的主要原因。探测了秋水仙素对小麦根尖细胞亚显微结构影响的一般临界浓度和处理时间。从结果看,秋水仙素处理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后,其原有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导致了分生细胞从胚性转向分化。
在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下用秋水仙素处理小麦很尖,发现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表现在核占细胞体积的比例减小,形态变化多样;内质网由分散分布到形成聚集体;原质体减少而淀粉质体增加;微体减少;液泡增大;细胞壁不均匀地加厚且细胞间隙增大等方面。初步讨论了秋水仙素引起的微管解聚是内质同、质体、微体、核等所处的状态和细胞壁不均匀加厚的主要原因。探测了秋水仙素对小麦根尖细胞亚显微结构影响的一般临界浓度和处理时间。从结果看,秋水仙素处理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后,其原有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导致了分生细胞从胚性转向分化。
摘要:
报道了富贵草Herba Pachysandra terminalis的根、根茎、茎、叶和花的组织结构特征,为准确鉴别该药材及为本属植物的系统分类提供了依据。
报道了富贵草Herba Pachysandra terminalis的根、根茎、茎、叶和花的组织结构特征,为准确鉴别该药材及为本属植物的系统分类提供了依据。
摘要:
扫描电镜和光镜下的叶表皮特征以及叶片解剖结构的研究结果,支持在红豆杉科内建立白豆杉属(Pseudolaxus)的处理方式;赞同在三尖杉属内建立南子三尖杉组。叶片解剖结构方面,三尖杉科和红豆杉科的穗花杉属的相似之处颇多。而叶表皮形态特征方面又表现为三尖杉科和罗汉松科更加接近。反映出了红豆杉科、三尖杉科和罗汉松科之间的密切而又复杂的系统关系。
扫描电镜和光镜下的叶表皮特征以及叶片解剖结构的研究结果,支持在红豆杉科内建立白豆杉属(Pseudolaxus)的处理方式;赞同在三尖杉属内建立南子三尖杉组。叶片解剖结构方面,三尖杉科和红豆杉科的穗花杉属的相似之处颇多。而叶表皮形态特征方面又表现为三尖杉科和罗汉松科更加接近。反映出了红豆杉科、三尖杉科和罗汉松科之间的密切而又复杂的系统关系。
摘要:
通过数量统计和栽培观察,发现半夏属(Pinellia)具有子块茎Tam,子块茎根状茎TamRbn子块茎根状茎珠芽TamRbnBcr和子块茎珠芽TaBcr4种组合形式的无性繁殖式样。属内经历了从根状茎(R)、子块茎(T)到珠芽(B)和盾形叶到其它叶形的演化及其它变化。还讨论了该属的种问进化。
通过数量统计和栽培观察,发现半夏属(Pinellia)具有子块茎Tam,子块茎根状茎TamRbn子块茎根状茎珠芽TamRbnBcr和子块茎珠芽TaBcr4种组合形式的无性繁殖式样。属内经历了从根状茎(R)、子块茎(T)到珠芽(B)和盾形叶到其它叶形的演化及其它变化。还讨论了该属的种问进化。
摘要:
报道了光镜及扫描电镜下,西北地区骆驼蓬属(Peganum L.)3种、9个地方居群的种子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该属植物种子微形态特征在种的水平上具有分类学意义;同种的不同地方居群间基本类型一致,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其种子微形态与萌发有关。
报道了光镜及扫描电镜下,西北地区骆驼蓬属(Peganum L.)3种、9个地方居群的种子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该属植物种子微形态特征在种的水平上具有分类学意义;同种的不同地方居群间基本类型一致,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其种子微形态与萌发有关。
1997, 15(4): 328-330.
摘要:
初步分析了具尾蓝隐藻(Chroomonas caudata Geitler)的藻蓝蛋白,其吸收光谱为一双峰曲线,两个吸收峰分别为590nm和640nm。按A.N.Glazer等关于隐藻藻蓝蛋白分型的意见,具尾蓝隐藻的藻蓝蛋白属于Ⅱ型PC-645。
初步分析了具尾蓝隐藻(Chroomonas caudata Geitler)的藻蓝蛋白,其吸收光谱为一双峰曲线,两个吸收峰分别为590nm和640nm。按A.N.Glazer等关于隐藻藻蓝蛋白分型的意见,具尾蓝隐藻的藻蓝蛋白属于Ⅱ型PC-645。
摘要:
报道了湖北神农架鸡皮衣属(Pertusaria)地衣6种,其中中国新记录1种,即亚斑点鸡皮衣(P.submultipuncta)。对各个种的主要鉴别特征、化学成分、基物、标本、国内分布也作了描述,并与有关地区鸡皮衣属地衣种数进行了比较和区系讨论。
报道了湖北神农架鸡皮衣属(Pertusaria)地衣6种,其中中国新记录1种,即亚斑点鸡皮衣(P.submultipuncta)。对各个种的主要鉴别特征、化学成分、基物、标本、国内分布也作了描述,并与有关地区鸡皮衣属地衣种数进行了比较和区系讨论。
摘要:
神农架是我国亚热带及暖温带的过渡地带,为多种植物区系的汇合处,其中蕨类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文中详细报道了神农架地区蕨类植物的种类特点、各种类数目、新种(含种下等级),以及它们的分布特点。
神农架是我国亚热带及暖温带的过渡地带,为多种植物区系的汇合处,其中蕨类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文中详细报道了神农架地区蕨类植物的种类特点、各种类数目、新种(含种下等级),以及它们的分布特点。
摘要:
后河自然保护区共有维管植物1416种(含52个变种和亚种),隶属568属160科。其中蕨类、拟蕨类41种28属20科;裸子植物18种11属6科;被子植物1357种529属134科。在科、属、种不同水平上对后河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特点进行了较深入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了该区系的丰富性,复杂性,古老、遗、原始性,温带成分的集中性,古特珍稀危植物群落繁荣的特殊性等特点。因此有理由认为后河植物区系对湖北乃至华中植物区系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是北温带植物区系起源、分化和扩散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后河自然保护区共有维管植物1416种(含52个变种和亚种),隶属568属160科。其中蕨类、拟蕨类41种28属20科;裸子植物18种11属6科;被子植物1357种529属134科。在科、属、种不同水平上对后河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特点进行了较深入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了该区系的丰富性,复杂性,古老、遗、原始性,温带成分的集中性,古特珍稀危植物群落繁荣的特殊性等特点。因此有理由认为后河植物区系对湖北乃至华中植物区系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是北温带植物区系起源、分化和扩散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摘要:
采用岩棉和营养土方作育苗基质,观测了基质对番茄幼苗各时期生长的影响。其试验结果是:以岩棉作基质培育幼苗能增加番茄幼苗全株的于重,其中幼苗根系的干重增加较为显著。在播种24d内,岩棉育苗的幼苗高度、茎干重、叶面积和干重的增长略低于营养土方育苗;24d以后,岩棉育苗则增长迅速。说明岩棉育苗具有增加幼苗干物质累积、培育壮苗的特点,证实岩棉是一种良好的育苗基质。
采用岩棉和营养土方作育苗基质,观测了基质对番茄幼苗各时期生长的影响。其试验结果是:以岩棉作基质培育幼苗能增加番茄幼苗全株的于重,其中幼苗根系的干重增加较为显著。在播种24d内,岩棉育苗的幼苗高度、茎干重、叶面积和干重的增长略低于营养土方育苗;24d以后,岩棉育苗则增长迅速。说明岩棉育苗具有增加幼苗干物质累积、培育壮苗的特点,证实岩棉是一种良好的育苗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