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引用排行

1
摘要:

乌克兰细点丝藻(Oculatella ucrainica Oxana Vinogradova & Tatiana Mikhailyuk)是2017年从土壤结皮与海岸边分离出来并描述为新种的耐旱陆生物种。本研究从我国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校园的潮湿土壤和贵州省花溪公园的湿润墙面分离出两株丝状蓝藻,形态上与乌克兰细点丝藻相似,均在丝状体顶端细胞中含有橘色颗粒;16S rRNA基因序列显示,这两株蓝藻与乌克兰细点丝藻的相似性均在99%以上,且在系统发育树中聚为一支,有较高的自展值。此外,这两株丝状蓝藻的ITS二级结构与乌克兰细点丝藻差异较小,进一步表明它们均属于乌克兰细点丝藻,这是我国首次报道乌克兰细点丝藻新记录种。

2
摘要:
植物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转变是开花发育的关键,在合适的时间开花对植物的生长和繁衍极为重要,植物开花时间的调控对农业生产发展意义重大。植物开花是由遗传因子和环境因子协同调节的一个复杂过程。近年来,对不同植物开花调控的研究,特别是对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 Heynh.)的开花调控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已探明开花时间分子调控的6条主要途径分别是光周期途径、春化途径、自主途径、温度途径、赤霉素途径和年龄途径。各遗传调控途径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复杂的开花调控网络。本文综述了模式植物拟南芥开花时间调控分子机制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3
摘要:

涝渍胁迫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非生物逆境之一。涝渍胁迫包括渍害和涝害,通过低氧胁迫、离子毒害、能量短缺等方面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为了适应涝渍环境,植物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形成了多样且复杂的响应和适应机制。本文综述了涝渍胁迫对植物的危害,植物适应涝渍胁迫的形态多样性与主要分子响应机制,讨论了提高植物耐涝渍性的遗传途径,以期为深入研究植物抗涝渍胁迫机制和培育抗涝渍作物提供理论指导。

4
摘要:
植物叶片是连接植物与外界环境的重要桥梁,其功能性状变化受外界环境和系统发育的共同影响。充分了解不同环境下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化对探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叶片功能性状的类型及其功能意义,综述了影响叶片功能性状2个主要因素(环境因子和系统发育历史)的相关研究,探讨了叶片功能性状对植物适应环境的意义。最后,对叶片功能性状研究的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5
摘要:

本文对在我国新发现的外来入侵植物地中海大麦(Hordeum murinum subsp. leporinum (Link) Arcang.)进行了形态特征描述,也提供该亚种的彩色图和墨线图,编制了亚种检索表以示区别。实地调查发现,本亚种的传播方式主要是车辆、人或动物的携带。评估结果表明,该物种在中国有大面积爆发扩散的潜在危险,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末页
  • 共20页
  • 跳转
  •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