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XI Qin, ZHAO Ting-Ning, ZHANG Cheng-Liang. Influence of Treatments on Pinus pumila Seed Viability[J]. Plant Science Journal, 2014, 32(4): 427-433. DOI: 10.3724/SP.J.1142.2014.40427 |
[1] |
林春芳, 崔克诚. 偃松资源开发利用[J]. 林业实用技术, 2002(1): 41-43.
|
[2] |
陈丽培, 王国霞, 沈永宝. 油松种子萌发初始阶段的呼吸代谢[J]. 林业科学, 2012, 48(5): 150-153.
|
[3] |
宫彦章, 吴彩琼. 不同水温浸种对边坡绿化种子的催芽效应[J]. 种子科技, 2011, 29(8): 23-24.
|
[4] |
武亚敬, 张金香, 史靖, 钱金娥. 浸种对油松种子发芽的影响[J]. 河北农业科学, 2010, 14(4): 18-20.
|
[5] |
张金香, 林艳, 武亚敬, 钱金娥. 油松浸种处理水温与浸种时间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34): 31-35.
|
[6] |
陈鄂, 付朝辉. 不同预处理对湿地松种子活力的影响[J]. 湖南林业科技, 2009, 36(3): 22-24.
|
[7] |
王永超, 郭素娟, 王文舒. 引发处理对华山松种子萌发及生理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 39(2): 21-23.
|
[8] |
崔秀敏, 王秀峰, 杜宏斌. PEG引发种子的研究进展[J]. 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 2000, 12(4): 47-52.
|
[9] |
王晓丽, 曹子林, 朱霞. PEG处理对云南松种子发芽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2, 27(6): 16-19.
|
[10] |
王存桂. 吸湿-回干处理对油松种子发芽率的影响[J]. 青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 27(3): 90-92.
|
[11] |
张丽, 张露, 胡松竹.贮藏方法对不同种源毛红椿种子发芽能力的影响[J].林业科技开发, 2007, 21(4): 114-116.
|
[12] |
贺军民, 佘小平. 提高人工老化番茄种子活力的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 2000, 17 (2): 147-149.
|
[13] |
吴敏, 薛立, 李燕. 种子吸湿-回干处理研究综述[J]. 种子, 2005, 24(4): 46-49.
|
[14] |
曹帮华, 吴丽云, 杨娟. 低温预处理对刺槐种子活力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山东科学, 2005, 18(4): 48-51.
|
[15] |
邓宝辉, 陈芳圆. 种子生活力与发芽率相关性的研究[J]. 种子, 1984(4): 18-20.
|
[16] |
李源. 种子生活力染色速测[J]. 安徽林业, 1994(6): 16.
|
[17] |
朱灿灿. 史锋厚, 沈永宝, 曹福亮. PEG处理对油松种子萌发的影响[J]. 种子, 2007(8): 63-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