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 第5卷 第2期
摘要:
山珊瑚内生菌根真菌在人工培养基上分离培养不能生长。侵染菌丝由山珊瑚侧根表皮侵入,在皮层中部形成侵染通道。进入皮层细胞后形成丛枝吸器。被侵染的寄主细胞仍是生活细胞,但细胞质变稀,蛋白质、RNA 含量很少。近中柱的6至8层皮层细胞壁增厚并木质化。丛枝吸器含有丰富的红淀粉,少量的中性脂肪、碱性蛋白质和 DNA。菌丝丛枝干幼龄期电子致密,周围有界面物质包围,在衰老时泡囊化,界面物质亦瓦解。吸器由五边形结构组成。寄主细胞在被侵染前含淀粉质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和核糖体,在被侵染后,淀粉质体消失,其它细胞器数量明显减少,而主要是微丝和小液泡及多泡体。文章讨论了山珊瑚菌根与天麻和泡囊-丛枝菌根的异同。
山珊瑚内生菌根真菌在人工培养基上分离培养不能生长。侵染菌丝由山珊瑚侧根表皮侵入,在皮层中部形成侵染通道。进入皮层细胞后形成丛枝吸器。被侵染的寄主细胞仍是生活细胞,但细胞质变稀,蛋白质、RNA 含量很少。近中柱的6至8层皮层细胞壁增厚并木质化。丛枝吸器含有丰富的红淀粉,少量的中性脂肪、碱性蛋白质和 DNA。菌丝丛枝干幼龄期电子致密,周围有界面物质包围,在衰老时泡囊化,界面物质亦瓦解。吸器由五边形结构组成。寄主细胞在被侵染前含淀粉质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和核糖体,在被侵染后,淀粉质体消失,其它细胞器数量明显减少,而主要是微丝和小液泡及多泡体。文章讨论了山珊瑚菌根与天麻和泡囊-丛枝菌根的异同。
摘要:
作者对10种菊科花卉进行了染色体数目的观察,并对其中8种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如下:翠菊(Callistephus chinensis Nees) 2n=18=18m (4SAT);麦秆菊(Helichrysum bracteatum Andr.)2n=24=18m+6sm;蛇目菊(Coreopsis tinctoria Nutt.) 2n=24=16m+8sm (2SAT);黑心菊(Rudbechia hirta L.) 2n=76;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 A. Gray) 2n=34=24m(4SAT)+10sm (2SAT);大丽花(Dahlia pinnata Cav.) 2n=64;硫华菊(Cosmos sulphureus Cav.) 2n=24=2sm+22st;万寿菊(Tagetes erecta L.) 2n=24=6sm+16st(2SAT)+2t;天人菊(Gaillardia pulchella Foug.) 2n=34=22m+12sm;矢车菊(Centaurea cyanus L.) 2n=24=2sm+16st+6t(2SAT)。
作者对10种菊科花卉进行了染色体数目的观察,并对其中8种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如下:翠菊(Callistephus chinensis Nees) 2n=18=18m (4SAT);麦秆菊(Helichrysum bracteatum Andr.)2n=24=18m+6sm;蛇目菊(Coreopsis tinctoria Nutt.) 2n=24=16m+8sm (2SAT);黑心菊(Rudbechia hirta L.) 2n=76;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 A. Gray) 2n=34=24m(4SAT)+10sm (2SAT);大丽花(Dahlia pinnata Cav.) 2n=64;硫华菊(Cosmos sulphureus Cav.) 2n=24=2sm+22st;万寿菊(Tagetes erecta L.) 2n=24=6sm+16st(2SAT)+2t;天人菊(Gaillardia pulchella Foug.) 2n=34=22m+12sm;矢车菊(Centaurea cyanus L.) 2n=24=2sm+16st+6t(2SAT)。
摘要:
选用甜椒的小孢子单核期花药,用100、300、500、2000ppm的马来酰肼溶液浸泡处理,并设对照,进行无激素MS固体培养基培养。分别取样用各种组化方法对花药内部多糖、蛋白质、核酸及ATP酶进行组化反应和形态学上的观察。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花药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出现许多变异。小孢子内多糖,蛋白质含量减少;绒毡层无明显变化;两组中,核酸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ATP酶的活性低于对照组。可能,马来酰肼对于花药中ATP酶等产生抑制作用,致使花药败育。
选用甜椒的小孢子单核期花药,用100、300、500、2000ppm的马来酰肼溶液浸泡处理,并设对照,进行无激素MS固体培养基培养。分别取样用各种组化方法对花药内部多糖、蛋白质、核酸及ATP酶进行组化反应和形态学上的观察。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花药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出现许多变异。小孢子内多糖,蛋白质含量减少;绒毡层无明显变化;两组中,核酸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ATP酶的活性低于对照组。可能,马来酰肼对于花药中ATP酶等产生抑制作用,致使花药败育。
摘要:
本续篇记载了新种15个,新变种10个,新组合1个,新变型2个,新记录组1个,新组4个,新系6个。
本续篇记载了新种15个,新变种10个,新组合1个,新变型2个,新记录组1个,新组4个,新系6个。
摘要:
湖北西陵峡地区处于我国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区域,植被及植物成分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其类型及其种类极为复杂。本文重点探讨该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组合及分布情况,计自然植被有5个植被型,9个群系纲,15个群系组,46个群系;人工植被有1个植被型,2个群系纲,5个群系组,8个群系。
湖北西陵峡地区处于我国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区域,植被及植物成分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其类型及其种类极为复杂。本文重点探讨该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组合及分布情况,计自然植被有5个植被型,9个群系纲,15个群系组,46个群系;人工植被有1个植被型,2个群系纲,5个群系组,8个群系。
摘要:
以已萌发的花生种子不同部位为材料,比较了完整的胚芽、主芽,侧芽,胚轴及子叶等培养力的差异,得出了如下结果: 1.在外植体培养过程中,花生的胚轴具有强烈的再生能力;其它部位培养力大小的顺序依次是:完整的胚芽>主芽>侧芽>子叶>叶片。2.通过试验证明,花生外植体培养的最佳激素组合是NAA 0.6毫克/升+BA 0.9毫克/升。
以已萌发的花生种子不同部位为材料,比较了完整的胚芽、主芽,侧芽,胚轴及子叶等培养力的差异,得出了如下结果: 1.在外植体培养过程中,花生的胚轴具有强烈的再生能力;其它部位培养力大小的顺序依次是:完整的胚芽>主芽>侧芽>子叶>叶片。2.通过试验证明,花生外植体培养的最佳激素组合是NAA 0.6毫克/升+BA 0.9毫克/升。
摘要:
在低光强(0至0.15m mol m-2s-1)下,荔枝叶子的光合速率随光入射量子通量的增高而增大。在光强0.7m mol m-2s-1时光合速率为1.76μmol m-2s-1。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约为0.02 m mol m-2s-1光量子。荔技叶子具有低的气孔对水分传导率。气孔对水分传导率和蒸腾速率在低光强时随入射量子通量增高而增大:而细胞间CO2浓度随光强增高而下降。在光强高于0.2m mol m-2 s-1光量子时,细胞间CO2浓度变化较少。在低光强时,叶子的水分利用效率(光合/蒸腾)随光强增高而增大。在光强高于0.2m mol m-2 s-1光量子时,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降低。荔枝叶子的最适光合作用叶温为22-26℃。可能表明在华南夏季中午的高温限制荔枝的田间光合作用。外界CO2浓度增高相应增高细胞间CO2浓度。当细胞间CO2浓度约低于230μ1.1-1时,光合速率随细胞间CO2浓度增高而增大。在更高的细胞间CO2浓度对,光合速率变化则较少。荔枝叶子光合速率对叶子/空气水蒸汽压陡度的变化响应不敏感。气孔对水分传导率和细胞间CO2浓度随叶子/空气水蒸汽压陡度增大略有降低。
在低光强(0至0.15m mol m-2s-1)下,荔枝叶子的光合速率随光入射量子通量的增高而增大。在光强0.7m mol m-2s-1时光合速率为1.76μmol m-2s-1。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约为0.02 m mol m-2s-1光量子。荔技叶子具有低的气孔对水分传导率。气孔对水分传导率和蒸腾速率在低光强时随入射量子通量增高而增大:而细胞间CO2浓度随光强增高而下降。在光强高于0.2m mol m-2 s-1光量子时,细胞间CO2浓度变化较少。在低光强时,叶子的水分利用效率(光合/蒸腾)随光强增高而增大。在光强高于0.2m mol m-2 s-1光量子时,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降低。荔枝叶子的最适光合作用叶温为22-26℃。可能表明在华南夏季中午的高温限制荔枝的田间光合作用。外界CO2浓度增高相应增高细胞间CO2浓度。当细胞间CO2浓度约低于230μ1.1-1时,光合速率随细胞间CO2浓度增高而增大。在更高的细胞间CO2浓度对,光合速率变化则较少。荔枝叶子光合速率对叶子/空气水蒸汽压陡度的变化响应不敏感。气孔对水分传导率和细胞间CO2浓度随叶子/空气水蒸汽压陡度增大略有降低。
摘要:
从管花马兜铃中分得马兜铃酸-A,7-甲氧基马兜铃酸-A,马兜铃内酰胺-β-D-葡萄糖甙,尿囊素和Eupomatenoid-7。
从管花马兜铃中分得马兜铃酸-A,7-甲氧基马兜铃酸-A,马兜铃内酰胺-β-D-葡萄糖甙,尿囊素和Eupomatenoid-7。
摘要:
本文介绍了湖北省猕猴桃资源及开发利用调查研究的结果:1.湖北省猕猴桃种质资源较丰富,共24个种或变种、变型;70%的县、市有分布;总蕴藏量约27500吨。2.从野生猕猴桃中已选育出16个优良单株,正在扩大栽培试种。3.全省已有28个县、市的45个单位进行人工栽培,总面积150公顷。4.近几年来,全省每年加工利用野生猕猴桃约1500吨;加工能力较强,名优产品多,经济效益好,很有发展前途。
本文介绍了湖北省猕猴桃资源及开发利用调查研究的结果:1.湖北省猕猴桃种质资源较丰富,共24个种或变种、变型;70%的县、市有分布;总蕴藏量约27500吨。2.从野生猕猴桃中已选育出16个优良单株,正在扩大栽培试种。3.全省已有28个县、市的45个单位进行人工栽培,总面积150公顷。4.近几年来,全省每年加工利用野生猕猴桃约1500吨;加工能力较强,名优产品多,经济效益好,很有发展前途。
摘要:
室内测定表明:苦皮藤种油对菜青虫、黄守瓜、猿叶虫、28星瓢虫,丝绵木金星蚇蠖、缀叶丛螟等六种害虫有明显的拒食作用;田间试验效果:防治菜青虫,用2%、0.66%、0.5%的苦皮藤种油防效分别为86.5%、91.16%、85.37%,10%氯氰菊酯5000倍液为89.6%,苦皮藤根皮粉为79.81%,所以,苦皮藤种油与氯氰菊酯的效果相近,但优于苦皮藤根皮粉;防治黄守瓜,其防效与增产均优于DDVp。苦皮藤资源丰富,其种油将有可能成为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植物性天然产物杀虫剂或拒食剂。
室内测定表明:苦皮藤种油对菜青虫、黄守瓜、猿叶虫、28星瓢虫,丝绵木金星蚇蠖、缀叶丛螟等六种害虫有明显的拒食作用;田间试验效果:防治菜青虫,用2%、0.66%、0.5%的苦皮藤种油防效分别为86.5%、91.16%、85.37%,10%氯氰菊酯5000倍液为89.6%,苦皮藤根皮粉为79.81%,所以,苦皮藤种油与氯氰菊酯的效果相近,但优于苦皮藤根皮粉;防治黄守瓜,其防效与增产均优于DDVp。苦皮藤资源丰富,其种油将有可能成为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植物性天然产物杀虫剂或拒食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