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GUO Hua, ZHANG Gui-Ping, TIE Jun, LI Yan-Fen. Analysis on Species Diversity of Pinus tabulaeformis Forest Communities in the Southern Taihang Mountains[J]. Plant Science Journal, 2015, 33(2): 151-157. DOI: 10.11913/PSJ.2095-0837.2015.20151 |
[1] |
赵鸿雁, 吴钦孝, 刘国彬. 黄土高原人工油松林水文生态效应[J]. 生态学报, 2003, 23(2): 376-379.
|
[2] |
李民义, 张建军, 郭宝妮, 黄明, 茹豪. 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水文效应[J]. 生态学杂志, 2013, 32(5): 1083-1090.
|
[3] |
狄晓艳, 池喜梅, 陈建文, 王孟本. 5个油松种源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J]. 植物研究, 2012, 32(2): 165-170.
|
[4] |
鲁绍伟, 刘凤芹, 余新晓. 华北土石山区不同造林密度的油松林结构与功能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 21(9): 144-149.
|
[5] |
苗艳明, 刘任涛, 毕润成. 山西霍山油松种群结构和动态研究[J].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8, 26(3): 288-293.
|
[6] |
陈晓, 白淑兰, 刘勇, 李国雷, 江萍, 张硕. 抚育间伐对油松人工林下大型真菌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3, 33( 21): 6935-6943.
|
[7] |
罗梅, 郑小贤. 八达岭辽东栎-油松混交林空间结构及其多样性[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2, 32(9): 55-58.
|
[8] |
赵琦, 韩海荣, 康峰峰. 山西太岳山油松人工林群落结构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 2012, 33(3): 37-40.
|
[9] |
王铁梅, 陈云明, 张学伍, 王娟, 侯磊. 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下植物多样性和更新调查[J]. 水土保持通报, 2012, 32(6): 66-70.
|
[10] |
郭微, 上官铁梁, 王志明, 李润强. 灵空山油松种群年龄结构与动态分析[J]. 植物科学学报, 2013, 31(2): 130-135.
|
[11] |
马履一, 李春义, 王希群, 徐昕. 不同强度间伐对北京山区油松生长及其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07, 43(5): 1-7.
|
[12] |
郭东罡, 上官铁梁, 白中科, 邵洪波. 山西太岳山油松群落对采伐干扰的生态响应[J]. 生态学报, 2011, 31(12): 3296-3307.
|
[13] |
鲍林林, 黄磊, 王学东, 刘建中, 华珞. 雾灵山低山区油松林物种多样性初探[J]. 北方环境, 2011, 23(4): 102-104.
|
[14] |
张贵平, 张桂萍, 高昆, 张峰. 太行山南端野皂荚群落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J]. 山地学报, 2008, 26(1): 53-58.
|
[15] |
王煜倩, 聂二保. 山西太行山南段峡谷区荆条灌丛数量分析[J]. 草业科学, 2009, 26(11): 32-36.
|
[16] |
茹文明, 张桂萍, 张金屯, 张峰. 太行山南段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06, 26(5): 1036-1042.
|
[17] |
方精云, 王襄平, 沈泽昊, 唐志尧, 贺金生, 于丹, 江源, 王志恒, 郑成洋, 朱江玲, 郭兆迪. 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J]. 生物多样性, 2009, 17(6): 533-548.
|
[18] |
宋永昌. 植被生态学[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9-46.
|
[19] |
张金屯. 数量生态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83-109.
|
[20] |
张峰, 张金屯, 上官铁梁. 历山自然保护区猪尾沟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26(增刊): 46-51.
|
[21] |
白聪, 乔秀红, 毕润成, 闫明. 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演替分析[J]. 广西植物, 2013, 33(3): 421-427.
|
[22] |
王树森, 余新晓, 班嘉蔚, 张振明, 鲁绍伟, 王计平. 华北土石山区天然森林植被演替中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变化的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06, 13(6): 144-149.
|
[23] |
王应刚, 李建梅, 李淑兰, 安世杰. 人为干扰对城市地区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04, 23(2): 102-104.
|
[24] |
周择福, 王延平, 张光灿. 五台山林区典型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25(2): 321-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