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CHEN Sui-Qing, SONG Jun, CUI Can.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on Chemical Fingerprints of Diterpenoids from Rabdosia rubescens[J]. Plant Science Journal, 2012, 30(5): 519-527. DOI: 10.3724/SP.J.1142.2012.50519 |
[1] |
刘晨江,赵志鸿.冬凌草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 1998, 33(10): 577-581.
|
[2] |
孙汉董,韩全斌.冬凌草的植物资源、化学和抗癌活性成分的研究//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
[3] |
李继成,刘晨江,孙汉董.鲁山冬凌草乙素和丙素的结构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 1986, 8(1): 93-97.
|
[4] |
潘炉台,姚娉,陈德媛.施秉冬凌草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1994, 19(2): 102-103.
|
[5] |
刘延泽,侯建军,吴养洁.冬凌草中一新的二萜成分——冬凌草辛素[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999, 12: 4-7.
|
[6] |
韩全斌,梅双喜,姜北.冬凌草中的新对映——贝壳杉烷二萜化合物[J].有机化学, 2003, 23(3): 270-273.
|
[7] |
苏秀红,董诚明,冯卫生,等.冬凌草叶片形态多样性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 2007, 18(10): 2351-2353.
|
[8] |
丁宝章,王遂义.河南植物志:第3册[M].郑州: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391.
|
[9] |
陈随清,崔璨,裴莉昕,等.不同产地和来源冬凌草药材的质量评价[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17): 122-126.
|
[10] |
郑尚珍,沈序维,马金台.四环二萜类化合物的光谱特性[J].天水师专学报, 1988(2): 107-118.
|
[11]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66卷[M].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7: 47.
|